今天從箱子裡面掉出來的是《末日列車》。(搞得跟抽籤一樣)
這幾年關於破壞生態導致人類滅絕的災難片一部接著一部,若真要認真計算是數不完的,但《末日列車》在開頭我認為就做了一個與其他災難片不同的小嘗試──人類的確試著要解決地球暖化、人類還真的解決了暖化、可是人類不小心解決過頭了、原本是太熱結果不小心變成太冷。以這麼一個其實有些令人發笑的設定作為電影的開頭。
首先我得說,《末日列車》有幾個我非看不可的元素:奉俊昊、朴贊郁還有Tilda Swinton.
另外,我也特別喜歡這種具有「特定空間」特質的電影,例如困在飛機中、列車裡、大樓內等等。就跟《屍速列車》一定得一路向前殺過去,後退無用、出去就是死一樣。這類型的電影若是要營造緊張的氣氛,就會比起沒有限定空間來的容易成功。(當然《屍速列車》的成功對我來說很大很大很大很大一部分是因為孔劉很帥;而可惜美國隊長不是我的菜唉。)
《末日列車》的內容是這樣的。在地球不小心被人類搞成全球都是南北極之後,有先見之明的Wilford列車啟動了,上面載滿了在末日之後存活下來的人們。而理所當然的,越有錢或是越有用的就住在越前頭的車廂,越窮困、沒有用處、只有勞力的,就往後住。主角就是少了超級貴盾牌,於是窮得要死,只能住在末節車廂的美國隊長Curtis。同樣在末節車廂的,還有Curtis的小弟,以及被稱作先知的領袖Gilliam。由於末節車廂的人只能吃勉強能果腹的營養蒟蒻、有些人還會時不時被抓去前頭車廂做事而再也回不來,Curtis與大家一直都計畫著要叛變,要扭轉局勢,到達最前面的車廂去控制引擎,不再讓前面那些人羞辱自己。
我認為故事我印象深刻,或是會比較想拿出來探討的有幾個部分。
首先是小孩被帶走,因而丟出一隻鞋子的男子的懲罰。被鞋子丟中之後,Tilda Swinton說:「鞋子屬於腳,而不是頭。鞋子永遠也不可能成為帽子。」清清楚楚的表達了她在這部電影中的角色定位,她就是高階人種,屬於前面的車廂。她扮醜十分成功,她也確實的將階級分明的概念比喻分明。然後用殘酷的刑罰──至少我看起來覺得真的滿痛的──來實踐踰矩的懲處。
再來是永遠都會在某個地方、身為某個角色出現的宋康昊。我自認看過好幾次《末日列車》,我其實都沒有很清楚的知道他被關進去這個類似太平間冰櫃的地方的原因。是因為嗑藥?還是因為他設計了系統,不能讓他反破解?而他隔壁的女兒又是怎麼回事?我覺得這部分如果可以交代更清楚就好了。而且這麼一個只讓人能夠直直躺進去的「監獄」設計雖不人道卻耐人尋味,就這樣草草帶過太可惜了。
而屠宰場的那節車廂我覺得十分有趣,雖然很殘忍。一開始從魚上滴下的血跡,就注定了接下來這節車廂的廝殺,而接下來隧道的設計更是恐怖。所有屠夫戴上了紅外線眼鏡,砍殺這些後面車廂的外來者就像殺魚一樣的容易。這段落明確的表現出了當獨裁者擁有武器、擁有場地等一切的優勢,闖入的叛變者就像代宰羔羊般的樣態。
通過了層層考驗,他們來到了有錢人的孩子們受教育的場所。這邊我想隱喻了獨裁國家的思想統治與思想改造,透過影片、透過故事的引導,讓孩子們從小就有著唯誰獨尊的觀念。而復活節蛋籃中拿出槍枝掃射的老師讓我覺得最是威猛,完全沒有想到會有這麼一個設定。後來仔細想想,這是不是也是隱喻著,上流階層的孩子們,從小接收到的世界本來就是充滿血腥的、排除異己的,於是這些對他們來說本來就不算什麼,絲毫不需迴避呢?
最後Curtis終於進入了第一節車廂,也就是引擎以及設計列車的人Wilford所在之處。並在那得到了十分殘酷的事實:其實末節車廂的先知Gilliam一直都與Wilford配合著,每隔一陣子為了避免末節車廂人數過多,就會聯合引發一次叛變來消除人數。其實有這樣的結果我並不會感到意外。若是說這是一台獨裁者的列車,那麼每一個角落都不可能無人控管,更何況是末節車廂這些本來就較「低等」,資源較少的人們呢?
我想這是一部爽片,也是一部成功的政治隱喻電影。它隱喻了獨裁、隱喻了壓抑過久之後的叛變,告訴了我們世界上無論是誰都同時想要更好的、卻也不想要付出更多,但這麼好的事情哪能夠輕易獲得?它也告訴了我們,你以為沒有人知道的,其實都被看在眼底。正所謂1984中的老話:"Big Brother is watching you"
最後,除了為什麼這麼一台先進的列車會沒有偵測到外頭的溫度其實已經可以讓人類踏出之外,我想我沒有什麼好挑剔的了。
《末日列車 Snowpiercer 설국열차》
2013 / 奉俊昊 / 125min / color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