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坎城影展如火如荼的進行,這兩周也應景的來些坎城片吧。Woody Allen的《午夜‧巴黎》於第64屆坎城選作開幕片,我想場景在巴黎加了不少分數。不過我認為,若是沒有一些文學或是藝術史的底子,也許會有點看不懂這部電影,畢竟裏頭出現的人物太多太多了。
故事是如此開始的。
有在寫作,但不太確定自己能夠自稱為作家的吉爾與未婚妻來到了巴黎,明顯Owen Wilson飾演的吉爾非常喜歡巴黎,說著自己真是太少來了;然而Rachel McAdams飾演的未婚妻對於此地毫無興趣,只是想在此地置辦一些婚禮的物品。吉爾簡直是飯局上的冷場王,說著教授在酒館遇到喬伊斯,然後得到所有人一片沉默;或是在他們在巴黎意外遇到的友人自以為是與導覽員爭執時幫導覽員應聲。
當然討厭的吉爾就被孤立了,他沒有參加未婚妻與父母的派對,一人胡亂走在巴黎的街道上,迷路的吉爾坐在路邊,沒想到在午夜的鐘聲響起時,同時一台標誌的汽車經過,他就這麼被力邀上車,進入了那段不屬於他的時間:黃金的20年代。他在過去,遇上了費茲傑羅、海明威、達利、畢卡索、布紐爾,甚至還將自己的作品拿給了葛楚·史坦。他還遇上了一個迷人的女孩,來巴黎學習時裝的亞得利亞娜,即使她是畢卡索的情人、後又跟著海明威出走,他還是對她無法自拔。順帶一提,吉爾對布紐爾所訴說的那個一個晚宴上所有人都無法離開的故事,後來拍成了《泯滅天使》,是布紐爾的電影中我最愛的一部。
回到電影情節中,吉爾與亞得利亞娜互表情衷且一同散步的夜晚,一台馬車朝他們駛來,上頭的人邀請他們一同,沒想到這麼一上車,他們竟然又回到了更之前的1890年代,亞得利亞娜心中那個最美好的時代。而在美心餐廳中遇上的羅特列克、保羅·高更和竇加卻又表示他們覺得文藝復興才是最好的年代。
這不是我第一次看這部電影,但我第一次看時並未發現古董店的店員蓋布里艾爾竟是Léa Seydoux出演。她出場的戲分不多,但我認為十分重要。伊內茲與母親對於下雨的巴黎喋喋不休,撐傘且迅速上車,唯有吉爾覺得下雨的巴黎很美;然而最後,離開了飯店的吉爾在塞納河邊巧遇了古董店店員蓋布里艾爾,而她說了,下雨的巴黎才是最美的,這與吉爾開頭的說法相呼應。而電影的最後就以兩人的背影收尾,十分法式,給了我們很大的想像空間。
到底哪個年代才是最好的?有人覺得文藝復興、亦有人堅持爵士年代,然而卻很少人滿足於自己所身處的時代。故事中的角色都覺得自己的年代無趣、毫無優點可言,每個人都想回到過去。Woody Allen以幽默的方式導出了人們永無止盡的慾望,鮮少人會滿足於自己擁有的,大家總有自己的想望,永遠不會停止要求更多更多。然而很多時候除了寫作與文字是真實的、人也得學會面對現實;當你學會了不逃避,連走在雨中,頭髮、衣服都淋濕了,也是一件很快樂的事。
《午夜·巴黎 Midnight in Paris》
2011 / Woody Allen / 94min / color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